2005.09.15  中國時報
夜貓族 乳癌危險群
張金堅 
 

近年來,褪黑激素的功能一直被熱烈討論,特別是生活緊張的資訊時代裡,人的生活規律起了很多變化。 

根據諸多學者研究,每個人在一天24小時裡有其固定生理時鐘,日夜循環,周而復如,形成一定的生活型態,而其運作受制於腦部中的下視丘,而由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,其分泌量也隨著日夜的循環而有所不同。一般而言,在白天日光照射下,褪黑激素的分泌量減少,而晚上入睡後,褪黑激素的分泌量則增加。

至於其真正功能及松果體和下視丘間的關係仍不甚了解,褪黑激素一般認為與免疫有關,如果常有時差,或有失眠狀況,則褪黑激素的分泌量可能相對減少。

 

近年來,有很多研究指出,夜間工作而不能正常睡覺者,血液中的褪黑激素含量較少,而乳癌甚至其他癌症的發生率較高,特別是航空公司的女性空服員最為明顯。另外其他夜間工作的女性也有同樣情形。

今年七月份在美國極具知名的醫學期刊《美國國家癌症期刊》報導,人體體內褪黑激素的含量可以利用尿液檢測,而且頗為客觀,作者薛漢美爾博士指出,褪黑激素由松果體分泌,而後分佈於體內血液中,最後的代謝物由尿液排出。

薛漢美爾博士認為,測量每天晨起尿液中褪黑激素的代謝物(aMT6s)最能反應一天24小時血中的褪黑激素含量,從其研究中共收集192乳癌病人和384位控制組的正常女性做比較,結果證實乳癌患者晨尿的褪黑激素代謝物確實比正常女性較低。

根據此結果,證實祇要褪黑激素的量較低,則罹患乳癌的機會就增加,所以如果能提高體內的褪黑激素,應可減少乳癌的發生,所以祇要能夠作息正常,而且有規律睡眠,不要熬夜或晝夜顛倒,應該是所有女性朋友最佳的生活方式。

作者張金堅為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、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airee09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