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詹建富、張耀懋/報導】
近年來,不論在醫學美容或藥妝市場,各類與「左旋C」有關的產品都非常火紅,但學者指出,所謂左旋維他命C是一種以訛傳訛的說法,因為維他命C的化合物,其立體分子結構經過測定,應該是「右旋性」的,也唯有右旋的維他命C才能被人體所吸收;坊間正打得火熱「左旋C」,可能就是誤打廣告的錯誤名詞。
也因學者認為「左旋C」是名詞誤用,因此這兩年若有送驗的「左旋C」產品,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均會以「名不符實」不核准通過。而目前市面上標榜「左旋C」的產品,多是不需經查驗登記的產品,因此,無需衛生署查驗登記即可上市。不過,衛署藥檢局也強調,「左旋C」的產品只是名稱的誤用,並不影響產品的內涵與效用。
最近「左旋C」似乎已成為時下醫學美容市場的新寵,從標榜抗老化、可消除皺紋的面霜,到賣到嚇嚇叫的美白面膜,甚至不少皮膚科或整形外科醫師為愛美人士所做的左旋C導入療法,都可聽到左旋C的存在,在電腦蒐尋引擎只要鍵入「左旋C」的關鍵字,馬上跳出26萬多筆資料,就連一家化妝品業者甚至在網站上強調,「沒聽過左旋C那你的肌膚要何時才能得救 」左旋C已儼然成為追求美麗的代名詞。
不過,台南成功大學化工系主任劉瑞祥最近在「科學發展」月刊發表文章,直指坊間的「左旋維他命C」說法有誤;台北醫學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黃明權也說,化妝品所含的維他命C,與我們每天吃的蔬果的維他命C,其實是一樣的,但如果換個名號為左旋C,價位更高,只是滿足廣大消費者求新的胃口。
劉瑞祥指出,自然界中,大多數化合物立體結構會出現左右對稱的「鏡像」,如同在人類左、右手掌中間放一面鏡子,兩者具有互相是「實物」與「鏡像」的關係;但如果進一步拿具有光學活性的化合物來檢測,在旋光度計的測量下,就可發現某些化合物的分子結構是「右旋性」的化合物,某些化合物則是「左旋性」的化合物。
劉瑞祥舉維他命C為例,不論是浸泡在水中的維他命C或浸泡在酒精的維他命C,其所測得的旋光度都是正值,因此維他命C應該是「右旋性」化合物,而不是「左旋性」化合物。而根據人體對化合物的「反應特異性」及觸媒反應,也唯有右旋性的維他命C才會被人體所吸收。
黃明權指出,國內會誤用左旋C的詞彙,可能某權威人士或業者在引用維他命C的學名L-Asorbic acid,誤解它原來的意思,以致最後以訛傳訛,其關鍵在於L這個拉丁文字首。L是國際間作為碳水化合物或氨基酸化學結構型態命名的慣用字首,也是拉丁文levo的縮寫,意為左或左側,其對應的字是D(dextro),即為右或右側之意;但應與立體化學所出現的「旋光性質」無關。
劉瑞祥表示,其實在國內許多英翻中的名詞已出現繆誤,就像「左旋C」已被約定俗成為維他命C的專有名詞,其實左旋C如果被國外人士知道,可能會鬧出國際笑話。黃明權也說,雖然國內熱賣的「左旋C」產品,其實產品內涵無誤,錯的只是名稱,消費者大可安心使用,但站在學術立場,他建議有關單位應予以「正名」,把「左旋C」改為「右旋C」或統稱維他命C即可。
留言列表